越王勾践称霸后,越国为何销声匿迹?越国人跑哪去了?

BSt365提现 2025-10-25 11:41:17 admin

另一位谋臣文种就没这么幸运了。

由于自恃功高,不听范蠡的劝告,文种最终被勾践赐死。

范蠡的老师计然见情况不对劲,靠着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勾践能成就一番霸业,离不开范蠡、文种、计然的辅佐。

现如今三大功臣皆烟消云散,越国也没了昔日君臣同心、坦诚相待的政治氛围。勾践实际上已经无力称霸了。

但勾践并不甘心,还想维持霸业。

为此,他将都城由会稽(今浙江绍兴)迁往琅琊。

琅琊的具体位置有争议,但肯定是在北方。

将都城迁到北方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是可以加强越国在中原称霸的舆论以及统治合理性;

二是可以招贤齐鲁大地的纳士,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

但迁都也有弊端。越国主力布防在琅琊,与齐、鲁等国周旋,南方核心统治区自然会被忽视。这使得吴国旧贵族得以死灰复燃。

公元前464年,勾践去世,其子鹿郢即位。

越王鹿郢在位期间,越国“田畴开辟,民人殷富”,延续了霸业余晖。

公元前458年,鹿郢因病去世。其子不寿接班。

不寿继承了鹿郢的治国方略,低调发展,息民止战。

对于越国老百姓来说,这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不寿在位的第十年,被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杀死。

这件事的影响十分恶劣,为后来越国不断出现的弑君弑父现象埋下伏笔,也是越国走向灭亡的前奏。

越王朱勾是个好战分子,在位三十七年,几乎年年打仗。

用墨子的话说:“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

公元前414年,朱勾出兵灭滕国(今山东滕州)。

第二年,又出兵吞并郯国(今山东郯城),将其势力扩展到泗水附近。

公元前411年,朱勾去世,其子翳继位。

越王翳也是个好战分子,多次主动挑起战争。

公元前391年,齐国掌权人田和自立为齐君,将齐康公迁至海滨之地。

越王翳认为田和的地位尚未稳固,便发兵讨伐齐国。

之前朱勾吞并滕国、郯国,就已经触犯了楚国的利益。

现在翳又贸然攻打齐国,楚齐两国遂联合夹击越国,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

越国的统治区域,今天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当时却是“老少边穷”。

因此在齐国、楚国的联手打压下,越国的家底很快就被掏空了。

公元前378年,考虑到琅琊远离江南,军队和物资运输困难;加之百姓压力沉重,民怨沸腾;吴国旧贵族也试图叛乱,越王翳被迫将都城迁回吴(苏州),以便更好地控制吴越地区。

迁都之后,琅琊虽未被放弃,但越国的主要力量被牵制在了国内。很多在北方的越人纷纷南下,回到江南老家,甚至搬到了岭南地区。越国在中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历史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上升势头被打断,接下来只能是国势不断下跌。

并且在下跌的过程中,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公元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公子豫产生了一个不现实的想法,就是他想做国君。

但按照子承父业制度,王位轮不到他头上。

除非翳的儿子死绝了!

于是,豫便经常在翳的面前进谗言,连续谋害了三位王子。

豫趁热打铁,还想除掉太子诸咎。

诸咎得知消息,先下手为强,赶跑了豫。紧接着又做掉老爸,自立为王。

不久,越王诸咎也被大臣干掉。这就是《庄子》中所说的“越人三世弑其君”。

如果勾践知道他的子孙都是这种货色,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

诸咎死后,越国境内的吴人拥立他的儿子错枝为王。

错枝目睹多次宫廷政变,觉得越王是个高危职业,死活不干,躲到了一处洞穴中。

追随而来的大臣,久劝无果,就点燃柴草,向洞中扇烟。

错枝差点被呛死,只好服软,继承了王位。

由于是被吴人拥立,错枝在位期间,越国政治由吴国旧贵族操纵。这引起了卿大夫寺区的不满。

公元前373年,寺区以平叛为名,率兵杀死公子豫,接着又打击吴国旧贵族,并废黜错枝,改立越王翳的小儿子无余为越王。

寺区架空无余,掌权十年,最终在家族内斗中被弟弟干掉。

无余也死于这场内斗。

国君遇害,需要另立新君。群臣还想继续架空王室,便拥立了一个叫无颛的宗室登基。

无颛继位后,为了摆脱傀儡命运,将都城迁回会稽,恢复了一些权力。

如果是在春秋时期,无颛尚有可能带领越国重回正轨。

但当时已经进入各国变法的时代。

魏国、楚国、秦国纷纷开始变法,唯有越国还在内斗。

此消彼长之下,越国的国力就不够看了,沦为二流国家,逐渐销声匿迹。

公元前343年,无颛去世,其弟无彊继位。

越王无疆继位之初,也是个傀儡。他担心被大臣谋害,每次上朝都要穿两层铠甲,连喝水都要让侍从先试毒。

无疆与大臣斗争了十几年,总算拿回部分权力,然后他就飘了。想要通过对外战争恢复越国往日的霸主地位。

为此,无疆出兵北上,讨伐齐国。

齐国当时正在死磕燕国,无力双线作战。

迫不得已,齐王派使者游说无疆,怂恿他攻打楚国。

齐国使者见到无疆后,一通忽悠,说楚国实力强,打楚国更出风头。

齐使还建议无疆与齐国结盟,事成之后瓜分楚国的地盘。

无疆被忽悠瘸了,转而发兵伐楚。

楚国其实早有吞并越国的野心,并且也准备了很多年,只是没机会。

无疆引兵来犯,这让楚国找到借口,一战击杀了无疆。吞并越国大片地盘。

齐国见状,背后捅刀子,也夺取越国在北方的一些领土。

关于无疆死亡的时间,学界存在公元前333年和公元前306年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公元前306年的说法更靠谱。

无疆死后,由于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们纷纷争立。

楚国趁势出击,兼并了吴越旧地。

无疆的长子玉被迫带领族人南下,在福建地区建立闽越国。次子蹄在浙南建立东瓯国。

经此一遭,越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击闽浙与岭南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时任东瓯王安朱、闽越王无诸,自知打不过,便主动服软,希望能保留王位,让东瓯和闽越成为秦朝的附属国。

秦始皇表示想都别想,断然拒绝。

于是,东瓯国和闽越国就这样没了,成为秦朝的闽中郡。

不过,福建毕竟是“兵家不争之地”。

秦始皇认为闽中远离中原,山高路险,且越人强悍,难于统治。

因此,秦朝并未派官员到闽中主持工作,只是废去安朱和无诸的王位,改用“君长”的名号,让他们继续统治该地。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被秦始皇消灭的六国贵族纷纷复国。

无诸和安朱的儿子驺摇(姒姓,欧阳氏。 秦始皇赐姓“驺”),也趁机复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克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不久,项羽率军入关,分封诸王侯。

无诸和驺摇依附于项羽,本以为能分一杯羹。结果项羽却以“楚、越旧隙”为由,直接无视了他俩。

见项羽瞧不上自己,无诸和驺摇赶紧向刘邦投简历。

刘邦不在乎什么王不王的,只要你能帮他打赢项羽,当场拜把子都没问题。

无诸、驺摇得到许诺,高高兴兴地出兵辅助刘邦。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建立汉朝,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原先的闽中之地。

驺摇则被封为海阳侯。

汉惠帝刘盈继位后,在浙南重建东瓯国,晋封驺摇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

西汉初年的形势与秦朝差不多,地广人稀,且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朝廷对浙闽地区鞭长莫及。

因此,闽越国和东瓯国属于名义臣服下的相对自治政权。

天下安宁了四十多年,到了汉景帝年间,烽火再燃。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

周亚夫平定叛乱后,吴王刘濞逃到东瓯,申请避难。

汉景帝刘启派人对东瓯王驺贞复恩威并施,驺贞复识时务,诱杀了刘濞,将他的人头送往长安。

刘濞的儿子刘子驹逃到闽越国,被闽越王驺郢收留。

汉景帝本想讨伐驺郢,但一看福建的地形,又打消了念头。

刘子驹避居闽越期间,怨恨东瓯杀害其父,常撺掇驺郢攻打东瓯。

公元前138年,驺郢出兵侵入东瓯。

东瓯王驺望扛不住,向汉武帝刘彻申请内迁至江淮地区。

汉廷批准了驺望的申请,将东瓯国四万余众安置于庐江郡(今安徽舒城)。

既然内迁,成为汉朝子民,那就不能再称王了。

于是,驺望被降封围广武侯,东瓯国自此终结。

驺郢见东瓯国内迁,以为武帝也是软柿子,旋即派兵占领浙南。不久又攻打南越国。

南越王赵胡向汉廷求援。汉武帝决定给闽越一个教训,遂派兵讨伐。

汉军势如破竹,驺郢的弟弟驺馀善害怕受牵连,发动政变,杀死驺郢,向汉廷谢罪。

武帝此时正在谋划反击匈奴,见好就收,册封无诸的孙子驺丑为越繇王,另封驺馀善为东越王。

闽越国由此一分为二。

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吕嘉因为反对内迁,起兵叛乱,杀死南越王赵兴和汉朝使者。

汉武帝以此为由,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领两路大军南下讨伐。

驺馀善得知消息,请求率八千甲兵助战。

行至揭阳,驺馀善不再进军,采取观望态度,并暗中与南越联系。

待汉军攻灭南越之后,杨仆判断驺馀善要搞事,便请求顺势攻打东越。汉武帝没有同意。

驺馀善获悉,在汉军回师途中设伏,打死汉军三名校尉。他还私刻“武帝”印玺,自立称帝,公开反叛。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忍无可忍,分兵四路讨伐东越。

公元前110年,四路汉军进抵闽境,迫使东越军纷纷倒戈。

时任越繇王驺居股与当初的驺馀善一样,害怕受牵连,遂与人合谋干掉驺馀善。

驺馀善死后,驺居股逃过一劫,但被降封为东成侯。

汉武帝鉴于闽越地势险恶,其人又反复无常,诏命军吏将当地民众迁至江淮一带,东越国遂亡。

一些不愿意内迁的越人,逃入山中,成为后来的“山越”。

另有一些擅长驾船的越人,远逃海外,与东南亚土著融合。

至此,曾经称霸天下的越国,彻底湮灭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1.5千克等於幾克

DNF90级女弹药带什么武器好

忠贞不二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