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沙:一篇文章让你更清楚效率与效能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BSt365提现 2025-06-28 18:51:27 admin

二、效率与效能的对立性

在理解了效率与效能的定义及相关差异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下他们的相关性和对立性。

1、高效率不一定能高效能

效率可以用以下这个公式简单计算:效率=(工作量/耗费时间);对于特定的工作量,只有一个途径去提高效率,即减少耗费时间。可见,我们在谈论效率的时候,我们一般给定的是固定的工作量。没有固定的工作量或者说大致确定的工作量就无法谈及效率的问题。

因此,初入职场的小伙伴,如果你的老板说,你的效率怎能这么低?那你就分析下,我的工作量是固定吗?我的工作量是可量化的吗?比如,完成文件的打字与打印等就是固定工作量。当你了解了这点,想要提高效率就很简单,即减少完成该项工作时间。如何减少?提高打字技能,熟练操作打印机等就会成为你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

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是既定的工作量,你也不要随意的责怪你的下属效率不高!因为,你要的结果并不是“提高效率”能解决的。

有时,你也会发现,即便你再提高效率,取得的成效还是那么多,即效率的提高并不能提高效能(排版,打印,并不能增加新的成果)。其他的情况也是类似,比如统计公司未婚青年的人数;下发公司劳保用品等固定工作量的工作。可见高效率不一定能直接提高效能。

既然高效率的核心是“如何正确的做事情”,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效率?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还是熟练的掌握完成事情的核心工序?有哪些核心法则?是否有什么方法?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详细介绍具体介绍相关效率管控工具以及提高效率的执行技巧,如有兴趣请关注后续文章!

2、高效能一定是高效率的

由于效能的评估维度是“做正确的事情”,而往往正确的事情是一种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因此,人们往往会错误的先满足效率的“虚假目标”,而对效能避而不谈。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原有的高效率并没有对成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对目标和成效就有规划,那么就不会陷入“追求效率”的虚假目标中。这也是大家所说的,“慢即使快”的相对理论的解释。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前期并不会把“盈利”这个指标,作为评判成效的标准,而取而代之的是用户量,市场占有率等。一个是长期成效一个是短期目标,这个时候衡量的标准是“成效”而不是效率。

一个更贴近工作的例子,某公司要做一次产品上市的市场调研,做调研就是一项无法用单一工作量来评估的事件,如果你追求的是效率,那么一个市场调研报告就是一个工作事件的终结,耗费的时间越短,效率就越高。而,如果你把它当做是一个“效能事件”那它的评估维度,除了时间以外,还会多很多,比如:调研的前期规划,调研的进度记录,调研的结果分析,以及总结报告等。期间,时间虽然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但是,已经不是唯一的评估标准。

因此,如果你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成效,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作目标,方法等产出成效的维度上来。兼顾了时间与其他因素的评估,获得高效能的同时,一定会获得高效率。

三、效率与效能的统一

效率与效能通过时间的纽带交织在一起,没有效能谈效率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可以说,效率实际上是为效能服务的,高的效能必须要有高的效率的支持;而高的效率一定是在高成效的前提之下达成,才算有用。

对个人,没有成效的学习和做事,再高的效率也是浪费。比如,你1个小时就看完了一本书,可谓效率惊人,但是,你却没有吸收和领悟其中的精华,更没有加以运用。这就是没有成效的效率,属于无效的高效率。

在组织中,高效能与决策者相关,一个组织的高效能往往决定于管理者的领导力上,即:“你是否让你的企业和伙伴走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如果方向错了,高效率意味着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可见,效能与效率必须统一起来。在既定时间内,用最高效率技能及高效能的思维,计划,执行的方式完成某项工作或事情,就能达到高效能。

具体的提升效率及效能所遵循的原则及实施方法,后面文章会详细说道说道!

本文完

初稿完成:2018年10月29日,23时58分

我是小沙子,一粒有梦想的小沙子!

交流 / 转载 / 入群 / 添加微信:403540435

加入成长部落

与万千追梦者一起,精进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彩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燕饺的做法与步骤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尺

一加手机3T评测 性能更强电池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