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正确的做题方式

365最近提款系统维护了吗 2025-07-07 06:51:09 admin

在制作这一列课程的过程中,罗教授与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学生都有了深入的接触。作为美国大学的数学教授,我很好奇,在他眼里,这些中国孩子与他以往接触的美国学生有什么不同?

“他们确实比美国的学生早知道很多数学公式和定理,当然,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但是当我问他们对这些公式的原理了解多少时,他们却说不出什么,也觉得这是没有必要去了解的。但当我把原理一一剖析给他们听,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非常享受学习原理的过程。”

的确,我们的数学教育似乎一直都把重点放在了“how(怎么样)”上,也就是怎样去解题上。学生们了解和掌握诸多解题技巧和套路,并且在大量的习题里反复巩固之。而事实上,在数学教育里常被我们所忽略的“why(为什么)”,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罗教授说,在学习数学的初期,这种重视“how”的数学教育模式也许的确可以提升孩子的解题速度,帮助他们在考试中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到了后期,如果孩子需要学习更多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搞清楚“为什么”才能让孩子的数学层层积累,层层跃升。

“这些中国学生们掌握了如此多解题方法,我真的感到很惊叹。而我想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原本相互割裂的数学知识串连起来,让他们发现数学的本质,并从中探寻到为什么。这也是培养和锻炼孩子们数学思维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题

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还是学习众多其他学科的基础。然而,一提到数学,很多孩子都会立刻露出恐惧的神情。我与罗教授开玩笑说,中国的许多孩子面对数学,仿佛“老鼠见了猫”。罗博深笑了笑:“数学其实是最容易学的学科,因为它并没有太多需要记忆和背的东西,你要做的只是去思考。”

罗博深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深思,因为我知道,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相比于“思考和探索”,“记忆和重复”似乎才是一件更为容易的事,或者说,是他们更擅长的事。

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们。不少老师在数学课上,会跳过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直接传授解题思路。而在之后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习题,罗教授认为“这是意义不大的”。

人的思考可以分为主动思考和被动思考。而主动思考的效益,是远远大于被动思考的。当孩子面对一道数学题,并想办法解开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沉浸在了主动思考里,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数学大家们都提倡要多做数学题。

“想学好数学是一定要做题的,我并不反对刷题,问题是如何去刷。”罗教授说。

中国式刷题,其实是在记忆和重复

“我来了中国见了很多学生,我发现一些学生好像可以非常快地做题,但是如果他们见到一种题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他们就说跳过去,换一道。”这是罗教授观察到的中国式刷题的成果。

想要学好数学,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抽象能力是缺一不可的。而“中国式刷题”,其实只是在大量地重复已有的逻辑和思维模式,巩固的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在这种“刷题”方式下,并没有办法得到培养和锻炼。

如何正确地“刷题”呢?

罗博深打了个有意思的比方,如果你是一个想健身的人,每天都练习举20斤的铁,会使你练成自己满意的体魄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即使你每天做1000遍,也毫无意义。相反,你应该循序渐进,先从20斤开始,然后25斤、30斤、35斤,逐渐增加。

罗博深认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刷题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做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解出的题,而非一味地重复做那些做对几率达到90%以上的题目,因为这就跟每天都举20斤的铁一样意义不大。“你应该做那些只有25%~75%的可能性做对的‘难题’,并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即使你最后没有做出那道题,也比重复做简单的题有收获得多。”

在刚录制完的“暑期数学思维训练营”的课程里,罗博深就是这样做的。“在这次训练营里,我精心挑选了二十道‘难题’,孩子们需要独自花时间去思考、尝试,然后我才会逐题详细讲解。讲解的过程中也是以引导思路为主,讲清楚‘why为什么’,而不只是‘how怎么做’。”

这与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反复强调的“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不谋而合,也就是由学生本人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要学的东西,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在问及为什么要做这个暑期数学思维训练营时,罗博深说,他是想利用暑期,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去真正的做那些有趣且有难度的题目,而不只是看着他去解释怎样做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的孩子真的去做了,所以我要保证这些题目是足够吸引人的,但同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罗教授还强调,给足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和思考,才是培养和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好方法。

在“没做出来的题”中学习数学

但我还是不禁有些担心,如果按照罗教授的“刷题经”去刷题,孩子因为做不出这些比较难的题目而对数学失去信心了怎么办?罗教授一语中的:“如果孩子们的自信因此而消减了,是因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如果做数学题,就应该得到 90多分的习惯’,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不管学习什么,如果孩子想要进步和成长,接触“难”的东西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罗教授说只有当孩子知道这个问题是简单的,但依然没有解答出来,他们的自信心才会受挫。如果孩子们已经被告知这些问题并没有那么容易,那么即使他们做不出来,他们也会觉得这是正常的。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思考从这道“没做出来的题”中,他们能学到什么。

罗博深还提到,真正的好题,并不是“难”在需要用多么高深的数学定理去解答。“相反,我挑选的题目只包含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以保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些题目的“难点”在于,需要孩子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这也正是我做这些在线课程和夏令营的目的。”

美国奥数总教练也是“刷题”长大的

听了罗教授的刷题经,我很好奇,作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学教授、美国奥数队总教练,他小时候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罗博深说他的父母是新加坡华人,而她妈妈是一名数学教师,“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开始教我数学,也是用很典型的亚洲教学法,刷题,也就是做大量的重复的题。”

但当罗博深上高中以后,他参加了大量的数学竞赛,逐渐认识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他还发现,只有当人们真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培养这种深刻的数学创造思维。

“当你面对一个难题,而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必须变得有创造力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告诉你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做,或者只是做一些简单重复的题,这都不是在创造,因为你没有锻炼思维的过程了。所以我经常说,解决问题培养创造力,是因为当你看到一个难题,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你必须‘发明’一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创造力,这就是数学思维。 ”

所以后来,罗教授依然在“刷题”,只不过他可能会花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去钻研一道难题,而不是做重复的无用功。

“中国式刷题”,使得孩子们在大量的重复中形成了各种看似实用的解题“套路”。但一旦孩子们遇到了“套路”之外的东西,他们便举步维艰。因为这些“套路”,“套”住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套”住了他们原本活跃充满创造力的大脑。

学霸分享:中考数学如何拿高分

数学很难,其实不然

可能很多人认为数学很难学,其实不然,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方法,希望有用。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对这门学科有一定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永远保持对数学的狂热,才可以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在数学的探索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进。

但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不努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说浓厚的兴趣是数学这栋高楼的地基,那么努力则是那一砖一瓦,要想搭出高楼大厦,光有地基是无济于事的。尤其像数学这种对思维量需求大的学科,更是如此。不做大量的题想学好一门学科,是不可能的。做大量的题会使你思维更加开阔,而考试需要的正是开阔的思维。

同时刷题也会刷出千金不换的题感,做题做多的人往往看到新的问题是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指引着他往哪个模型想,这就是题感。这种感觉补习班是培育不出来的,只能由自己日日夜夜刷过的题孕育而出。

但做题不要做太偏太难的题,要挑近3年的符合自己情况的题做,想提升的可以做一下改编题,不要天天专攻竞赛,追求难度,像中高考这种大型考试都不会过难,竞赛反而会让你深陷泥潭,想简单的问题就会复杂化,而这正是考试中最恐怖的。同样是一道题,经常研究竞赛的同学往往会想多想复杂,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考场上一分一秒都十分珍贵。

适当的自主超前学习也是必要的。例如今年深圳中考的16题,如果你超前学习,高中的合角公式可以让你瞬间解出这道难题,而用初中的方法可能会花几倍的时间。同样是解出一道题,超前学习的同学就会省下很多时间为后面的难题服务。

数学要学好,还是要勤奋,各科均是如此。希望我的建议能为你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帮助,谢谢大家。

记忆,总结,数学的细节章法

1.准备一个笔记本

我认为学习数学需要笔记本。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以及重点强调的,要记下来。在每一章或每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总结,写下一些知识要点,常见的题型和模型。这样不仅将自己学过的东西理顺了,还顺便复习了一遍。考前的时候就要翻一翻笔记本,再次加深记忆。

2.整理错题

我认为学习数学也需要有一个错题本,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会错在哪里,让这些错误不再发生。我的习惯是看到错题,先研究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或是哪里不熟,再到网上或其它资料找几道类型相似的题来做。

3.考试的时候

数学考试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冷静下来!

①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慌,认真读多一遍题再思考。如果这道题特别难,想了很久也没做出来,先选择跳过,不要因小失大(后面还有很多题很多分),先把会的做完再做难题。

②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一定不能错简单题。像计算题,是一定要拿下的。遇到自己做过的题不能轻视,一定要认真审题(我中考的时候是用手指划着一点一点读题的,遇到条件或者陷阱就圈起来)!!

数学学习需要思路清晰,透彻理解

1.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定理,而是去理解知识点。每次老师讲到一个理,我都会在家自己进行推导,想想是否有别的方法能够证明。

以前的我很粗心,有次大考88分,竟然扣12分计算题。我痛定思痛,开始着手练习计算题目,并且加强自己的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发现自己弱点。

我原先在角度的转换题中思路并不清晰,通过练习和与时老师的多次交流讨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清楚知识点,明白“为什么”而不是我“记住了”。在遇到难题时,要列出所有已知的条件,根据题目问题进行推导甚至倒推。

简单题必须拿分,大题难题尽量拿分。压轴题第三问,写一点过程也是有分的。总之,数学学习需要清晰思路以及透彻理解。将每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定能考出好成绩。

2.建议方面

数学要多刷题!有针对性的写题!哪里弱就写哪种类型的题。如能力够,往后多学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尺

代码里为什么换行要使用`\r\n`?

医砭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 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