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口述三线建设》——张淑英:与过去相比 现在是两个天地

365游戏厅平台 2025-08-17 06:28:30 admin

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改变了无数热血青年的一生,也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回望过去,放眼未来,看到的是希望,感受到的是欣慰。本台今天播出100集系列口述专访第91集,一起听听原水矿医院老鹰山分院退休职工张淑英的三线故事。

新闻视频

我叫张淑英,

今年六十八岁,我是从东北、辽宁到贵州的,到贵州是晚上九点多,然后晚上看的都是灯光。我还讲这个地方还好,还都是楼房。然后等到白天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全部都是油毛毡房,一层一层全部都在山上。然后我们来的时候呢,没有房子住,我们暂时住在了招待所。我父亲是政治部的一个印刷厂的铸字工人,他是1966年,支援过来的,我们是分居很多年。然后七一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闹得也很乱。我母亲一个人在家又没有工作,然后父亲很担心,后来在七零年的时候,我母亲就反探亲到贵州来看一下。然后就说的可以的,这边人家都能过,我们也可以,所以说来了,不少人和我们就1971年就过来了。然后我父亲那个印刷厂的,当时没房子嘛,父亲的印刷厂就把仓库腾出来了给我们住。然后父亲还在单身宿舍,我弟弟在我父亲那个床住,然后我们在家里边,那时候都分开没房啊。

后来以后我在

七一年的十一月份我就参加了工作。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我是十七岁多一点。然后我参加工作以后就分到了水城建电厂三百号嘛,那个时候就叫三百号,我们在那建电厂,我的工作单位就就是土石方公司。然后我们在那挖土方,在那工作了一年,这个单位就搬迁到浙江那边去了。然后我母亲就不让我走,说这个刚刚团聚啊,你再走就太分散了,留下来我最后就分到了老鹰山医院。那个时候的生活,看着有点,怎么说呢?很难过的那分钟,吃的呀,一提吃的就有点(难过),当时来的时候水土不服,都水土不服,我们个个都胀肚子。我这个妹妹,我妹妹十岁,肚子胀的绷绷的,然后我妈妈抱着他又抱不动,背又不能背,又压不得,她就跪在那地下。妈妈,我要死了,妈妈我要死了,肚子好胀好痛,我要死了。弄得我们大家都很伤心。后来以后又经过当地的老乡啊找些草药给她吃,吃了以后慢慢慢慢逐渐的就好了,就稍微好一点了。那个时候医疗上也不是说那么很好,我们就是一直都住在这个仓库。后来在1973年的时候,在黄土坡就开发了,把山顶开发了以后,市机关就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些房家属房。后来这才搬到家属房住,我父亲就,又到盘县去建设盘县矿务局的印刷厂,完了后来以后,他又是去六枝,他到处跑着去建去跟着建设,哪个地方要开建了以后,他就跟着先去建设教徒弟。教完了以后他再回来。后来逐渐的发展到1983年的时候,黄土坡就发展很快了。想到那个时候的生活和我们1971年的时候,来的时候,直接是两个天地。从八三年再到现在这个建设,我父亲他们去世的早,2003年去世的,他就跟我妈还讲了,现在国家建设这么好,好好活着吧。没想到他说完了这个话以后,后来就有病,他就走了。走了以后我母亲也在,2008年也走了。所以现在我们这四姊妹在这儿,然后这个各个家庭都挺好的。

编后语

一个个感人的“三线故事”,一段段激情昂扬的“三线记忆”,凝练了六盘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我们将从“三线”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六盘水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

原标题:《《见证者·口述三线建设》——张淑英:与过去相比 现在是两个天地》

相关文章

掃殄的解释

“棋”笔画顺序

超酷奥特曼游戏合集-奥特曼游戏大全-十大最好玩的奥特曼游戏有哪些